無線網橋 顧名思義就是無線網絡的橋接,它利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在兩個或多個網絡之間搭起通信的橋梁。



一句話,不方便布網線的場景,就是網橋的“天下”。

那么網橋有哪些種類呢?威威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網橋的基礎分類


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室外網橋和電梯網橋。

根據覆蓋距離可分為:500m、1.5km、3km、15km、20km等不同類型產品。

無線網橋使用的是Wi-Fi通信技術,因此網橋采用W-iFi通信協議。根據通信協議又可以分為:2.4GHz網橋和5.8GHz網橋。

無線網橋工作在2.4G或5.8G的免申請無線執照頻段,因而比其它有線網絡設備更方便部署。


undefined

     (圖中的5G,即是5.8G)



2.4G和5.8G網橋有什么不同?


無線網橋使用的2.4GHz頻段和5GHz頻段屬于ISM頻段。


小貼士:

ISM,即工業(Industrial)、科學(Scientific)與醫療(Medical)。ISM頻段主要開放給工業、科學、醫療三個機構使用,只要設備的功率符合限制,不需要申請許可證(Free License)即可使用這些頻段,大大方便了無線網絡的應用和推廣。



2.4G網橋

2.4G網橋優點是頻率低,波長大,繞射能力強。


簡單說就是傳播性能好,傳播路徑有輕微遮擋也無大礙,而且成本相對較低。


但使用2.4G頻段的設備多,網橋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容易受其他設備發射的信號干擾,造成傳輸質量下降。


2.4GHz 頻段本身的傳輸帶寬一般不超過300Mbps,所以比較適合數據量不是很大的場景使用。



5.8G網橋

5.8G 網橋優點是頻率高,信道相對純凈,傳輸帶寬大。


傳輸帶寬433Mbps起步,可輕松達到1Gbps以上。適合對數據傳輸要求較高的場景使用。


缺點是頻率高信號波長短,穿透性差,傳播途中不能有遮擋。


*需要注意的是:
無線網橋傳輸系統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無線設備組成,由于數據的雙向傳輸,每臺設備需具備無線信號的收發能力。



無線網橋是如何工作的呢?


無線網橋的工作原理,其實就是網橋把空氣作為介質來傳播信號,簡單來說就是一端網橋把網線中的信號轉化為無線電磁波信號并定向發射到空氣中。

另外一端的網橋作用剛好相反,它接收空氣中的無線電磁波信號并轉化為有線信號。


undefined

   (網橋連接示意圖)


無線電磁波信號能以空氣為傳輸介質進行傳播,這就能解決很多有線部署施工困難的問題:如高速公路、河流、山澗阻隔,或者道路硬化,有線部署施工困難等。


網橋一般用作以下幾種場景:

無線數據采集、監控數據傳輸(戶外和電梯)、室外無線覆蓋、室外遠距離無線橋接、私人ISP無線寬帶、無人職守監測站數據回傳等。



使用網橋究竟有什么優勢?


隨著無線監控技術的發展,無線網橋可以使網絡傳輸從數公里到百公里。

由于其周期短、維護方便、擴容能力強,迅速收回成本等優點,受到廣泛青睞。

遠距離傳輸監控采用常規有線的方式一般存在周期長,人工耗時大的問題,而在海上或者島上更是難以實現的項目。

因此,無線網橋成為遠距離傳輸的主流,相對于有線而言,無線網橋做遠距離傳輸顯然更加有優勢,通過大功率無線傳輸設備,讓遠距離無線傳輸變得更加簡單。

眾所周知,無線網橋不僅可以傳輸安防監控信號,同時也可以傳輸各種數據和傳輸網絡帶寬。針對于不同項目,可以選擇適合的帶寬設備。

無線網橋發展到現在,技術已非常成熟,基于802.11a/g/n/ac協議的無線網橋,傳輸速率高達867Mbps,可以點對點傳輸數十公里。

同時,采用MAC地址控制、WEP加密64/128bits、WPA、WPA2、802.1x等多種加密方式,保證了非常高的安全性。

最后,在有些不便進行有線施工的場所,如果堅持采用有線傳輸,成本會非常高。

比如要傳輸50公里,進行布線或采用光纜,將是非常昂貴的,而只需一對或多對高性能無線網橋就可以解決問題,大大降低成本。



 END